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开始,而高考舞弊、“高考移民”现象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教育部近日宣布,以参加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为主要内容的“考试诚信档案”,从今年起将记入高考考生电子档案并提供给有关高校,作为高校是否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把高考诚信记录纳入考生电子档案并与高校决定是否录取挂钩,这在高考史上还是第一次。 笔者认为,考试诚信档案并非万能。遏制高考作弊,关键在于将高考纳入法治的轨道,尽快制定出台《考试法》。 在现代法治社会,考试既要强调纪律层面的规范,也要重视将其纳入立法的视野;既有赖于纪律、规章等非正式制度的弹性约束,也需要法律这一正式制度的刚性规范。考试纪律或许可以约束考场内的考生,却往往对考场外肆无忌惮的幕后“黑手”无能为力。由于考试制度方面的立法近乎空白,有关考试的纠纷往往缺乏解决的法律依据,考生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而传统的行政干预手段在解决此类纠纷时往往捉襟见肘。可见,制定《考试法》的主旨不仅体现在依法规范国家级考试的秩序,同时还可以为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司法救济。
|